学期结束,寒假到来,新冠疫情防控一丝不能松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加强家校协同,让孩子安稳度过假期,华蓥市教育和体育局向学生家长推荐出一些“学生心理保健处方”。
处方一:安排“放松窗口期”。心理学家指出,持续的紧张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建议家长不要直接铺排繁杂的假期事项,可给孩子安排一个“放松窗口期”,采用“先松后紧,循序渐进”的策略推进假期计划。例如:增加文娱、阅读、家务、“走近自然”等活动时间,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处方二:制定假期计划表。心理学家指出,规律的活动或良好的习惯有益身心健康。因此建议家长可帮助子女制定一个规律的生活、学习及文娱活动的假期计划表。同时,把握好三个要点:首先,尊重子女,共同商定,签字承诺;第二,约定双方任务,比如每周一、三、五带孩子外出活动2—3次;第三,遵循“循序渐进”+“适当宽松”的原则,根据实际调整,减少或增加。
处方三:提升“心理技能”。一是提升社交能力。寻找适当时机与孩子交流,分析孩子对社交互动的描述,寻找潜在因素:是社交动机不强,或是社交技巧不足,或是冲动行为影响社交,抑或是学习压力导致的社交不良。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并进行正向引导。二是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家长保证自身的情绪平稳,若孩子情绪波动时采取“延迟反应+冷处理”,情绪平复后可“就事论事”。具体为:先回应孩子的感受,再进行引导教育,最后开展一项“谈心”的亲子互动,每天花5—10分钟分享彼此的情绪和感受,家长倾诉“大人”的烦恼,孩子会因为你的“身教”学会倾诉和倾听。三是缓解学习压力。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压力应对策略主要为:第一,主动表达压力,当孩子直面压力的时候,压力会随之降低,因此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可公开讨论各自的压力情况;第二,“正念觉察”,正念是一种自我觉察式的自由冥想,对于各个年龄群体的压力缓解均有效果。家长可从网上搜索关于“正念”的放松技巧,尝试与孩子共同完成;第三,组织家庭文娱活动,家庭成员一起参与的团体文娱活动对于缓解家庭成员的压力非常有益,例如一起做孩子喜欢的事。
在“双减”政策下,家长也应做好“加法”,既要维护孩子学业进步,更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例如:加强心理建设、学会生活技能、培养自身特长、加强亲子沟通等。家校协同育人至关重要,家长耐心引导不可或缺,相信“双减”在家庭教育环境里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汪元洪、张婷)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